本文目录
目前我国医疗美容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我国医美渗透率从2.40%提升至3.60%,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渗透率接近4%,日本、美国、韩国的医美市场渗透率分别为11.1%、16.8%和21%。整体呈平稳上涨趋势。虽然目前我国医美市场的渗透率还较低,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的提高,我国医美市场渗透率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参照美国、巴西、韩国等医美市场成熟国家的渗透率,有着5-6倍的增长空间!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医美市场的规模还只有648亿元,而两年之后的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倍,达到了1124亿元。
2019年,医美市场再次大涨,规模达到了1769亿元,同比增长22.2%。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1367.2万人,预测2023年医美用户达2548.3万人。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我国医美行业长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伴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提升、医美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支持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3年,我国的医美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可以达到3115亿元。
对标美国、韩国等医美大国,我国医美行业起步晚,仍处于发展早期,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需求加速释放、技术成熟化以及行业规范化。
医美行业具有“上瘾性消费”的特点,是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消费粘性的优质赛道,医美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体现了国内消费升级现象,也就是反应大众对外在形象的越来越重视,变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的划分,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医疗美容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两大类。手术类医疗美容又称为重整形,主要是通过手术等直接改变或改善胸、鼻、眼、眼皮等部位的外观,比如眼睑整形、鼻整形、口腔牙齿矫正、植发、丰胸、吸脂等;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则被称为轻医美,主要包括注射填充类、无创年轻化和激光美容等微整形,例如玻尿酸注射、肉毒素注射、光子嫩肤、中胚层疗法(俗称水光针)等。
2019年的医美行业市场结构显示,手术医美市场规模为1096.78亿元,占比为62%;非手术医美市场规模为672.22亿元,占比为38%。手术医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一直以来,非手术医美市场规模都低于手术市场,成长性数据显示,非手术医美市场增速长期保持在手术医美市场增速之上,手术医美市场增速长期低于医美市场行业整体增速。
手术类整形项目一般具有价格较高、创伤较大、恢复周期长、风险较高、效果明显且具永久性等特点,适合需要进行大幅调整的消费者。
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具备单次价格较低、风险相对较小、创伤小、恢复期短及可多次进行医美调整需求的特征,但不具备永久性疗效,例如玻尿酸、肉毒素注射等维持时间有限,消费者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需再次消费以维持效果。
轻医美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美容的消费升级,需要持续投入以改善皮肤或延缓衰老,因此消费者粘性较强,复购率高。对于服务机构来说,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操作更简单,消费频次更高,且开设资质门槛更低,推广力度也更大。
在整个行业扩张的过程中,轻医美的受众面广、门槛低、复购率高,更有可能提升市场整体渗透率,成为我国医美行业的主要增量市场。
上游:市场集中度和准入壁垒高,盈利能力最强
代表企业: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料、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生产厂商。纵观整个医美产业链,上游市场集中度较高,医美行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由于上游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时间和资金投入大,需严格审批,最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才可上市,所以相对于中下游市场壁垒较高,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也在医美行业产业链中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是药品耗材厂商的毛利率高达70%-90%,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
在整个产业链中,医美产品生产厂商拥有核心技术,且能够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实现更高的毛利率。以注射用玻尿酸针剂为例,以爱美客为代表的终端产品生产商加价倍率最高,毛利率较其他环节更高。
在上游的医美原料市场中,肉毒素和玻尿酸需求最大,占据了医美药品的大部分市场。玻尿酸、肉毒素在我国轻医美注射类项目的占比分别接近67%和33%,可以说,玻尿酸、肉毒素注射是轻医美里的主力军。我国医美行业目前仍处于上升期,发展前景广阔,未来肉毒素、透明玻尿酸等项目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玻尿酸、肉毒素均有翻倍以上的空间!!!
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得国内销售肉毒的许可,还有三家待上市。肉毒在中国医美注射市场占比达到43%左右,而在美国市场肉毒注射占比62%,渗透率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目前已有13家品牌取得玻尿酸材料的销售许可, 其中进口4家, 国产9家。其中华东医药代理的伊婉的市场份额约20%左右,市场份额第一。从目前全球玻尿酸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目前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的主要生产国家,华熙生物为目前的行业龙头。
中游:医美机构高度分散,行业竞争激烈
代表企业:华韩整形、奥园美谷、朗姿股份
产业链中游是由各类医美机构构成。主要包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民营大型连锁医美机构、民营中小型医美机构以及众多小型诊疗机构。从竞争格局上看,大型连锁医美机构占合法机构总量的6%到12%,中小型医美机构占了总量的70%左右,还有约20%为私人诊所。截止2020年底,全国医美机构已经超过3万家,行业竞争格局零散。
公立医院下设的整形科与民营医美机构虽然在基本项目上没有多大区别,但由于受卫生部监管,手术安全度和信誉保证度更高,集聚的顶尖学者和医生更多,因此更受消费者信任,在广告宣传方面的力度也较小;而民营医美机构市场分散,机构质量层次不齐,导致盈利不及上游且分化明显,品牌连锁机构具有稀缺性,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医疗资源、品牌口碑和规模效应。整体来看,医美行业中游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较高的获客成本导致利润率相对较低。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医美行业的安全性、规范性,医美机构资质及医生素质有望得到明显改善,消费者的信任度将提高,医美产品使用频次将提升。中游虽格局分散,但随着行业规范化提升,消费者将逐渐流向合规医美机构。
轻医美时代促进标准化运营,当前,以美容外科驱动的整形美容时代逐渐向轻医美时代发展。前者主要通过营销推广不断获客,主要是一次性消费,鱼龙混杂、乱象众生;而后者靠的是口碑驱动,优质机构优秀医生会吸引求美者终身复购。未来医美发展的趋势将会是统一项目、统一价格,并实现标准化运营、合法合规开展。
长久以来,在医美机构和医美客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难以便捷地获取医美服务信息。这种情况下,即提高了商家的营销难度,也为部分无良商家弄虚作假提供了土壤,促使行业陷入恶性竞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医美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医美行业消费者服务、机构管理、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带来了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医美”成为了趋势。医美平台的崛起将线下医美服务与线上信息服务融为一体,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商家提供了精准有效的获客渠道,能降低医美机构获客成本,形成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垂直类医美平台已经成为中小型医美机构广告投放的重点。新氧、更美等线上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透明度,给予消费者更大信心和自主选择权,构成了行业发展重要推动力。
全球玻尿酸原料龙头企业,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深度布局医疗板块、护肤品板块、新兴产品板块等多个领域,产品管线以透明质酸为核心,其他生物活性物为辅,齐头并进驱动公司业绩爆发。公司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建立了生物活性材料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制造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预计公司21年-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02亿,65.28亿,90.74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7亿元,11.4亿元,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8%,34%。预计21-23年对应PE分别为104X/70X/53X。
嗨体表现亮眼,是国内珍稀性针剂龙头。国内最早开展医疗美容生物医用材料自主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2006年末取得嗨体的产品注册证,是目前唯一获批的针对颈部皱纹改善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弥补了市场空白。据爱美客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均高于90%。玻尿酸+童颜针+埋植线产品矩阵丰富,渠道+培训体系优质高效推动持续放量;肉毒素+埋线产品+利拉鲁肽等产品接力成长在即,有望凭借其前瞻性和牌照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此外,Q4季度奖金确认,收购费用及港股上市费用,净利率或有降低,预计公司21-23年的EPS为4.38/6.80/10.13元,对应PE分别为104/67/45X。
近年来依靠创新药+医美双引擎拉动增长,少女针、埋线等重磅产品在国内上市在即,且拟于韩国Jetema合作肉毒素;公司积极布局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美业务三大板块,已发展成为集医药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公司。随着少女针、F0等医美产品陆续上线,公司医美新业务有望带来新的增长曲线。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3、34.3、41.4亿元,增速分别 4.0%、17.0%、20.6%。
主营业务为眼科产品,公司三大玻尿酸系列形成协同共进效应。2021半年报显示1-6月份医美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1.17%,海薇”定位于大众普及入门型玻尿酸,“姣兰”主要市场定位为中高端玻尿酸,主打动态填充功能的特性,“海魅”具有线性无颗粒特征,市场定位为高端玻尿酸。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外延并购,公司基本完成了眼科、医美、骨科、外科等四大治疗领域“原料+研发+产品+销售”的布局,实现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产品研发、生产及下游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业绩增长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85/21.20/23.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8/4.66/5.30亿元,EPS分别为 2.32/2.65/3.01元,对应 PE分别为67/59/52倍。
公司以“打造中国皮肤健康生态”为使命,以皮肤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不断完善产品矩阵、推进多品牌战略,行业渠道不确定下强品牌+强运营优势加强,在19年起已跻身皮肤学级市场第一、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内生外延锚定化妆品大市场。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21年盈利预测由8.14亿元上调至8.55亿元,预计21-23年净利润8.55/11.7/15.3亿元。
古人说:“芙蓉不及美人妆”,轻医美作为美妆的一个延伸,在我看来和美妆本质上是一样的。我相信除了圣人以外没有谁会真的不在意,而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大都逃不过美丑二字,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所谓的条件要优越一点。如今这个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追求也在进步,轻医美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截止2020年1月来看,医美行业前景不错,属于朝阳行业,未来可期。
随着“颜值时代”的来临,医疗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美成为风口上的“朝阳行业”,市场发展迅速、空间广阔。全新的机遇伴随着更多的挑战,在新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下,医美市场也在加速行业洗牌的步伐。
医疗美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源于英国,而后相继兴盛于美国、韩国。中国医美市场起步于建国后,发展初期以公立医院整形科为主。
2008年随着国际合作增多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医美加速发展,涌现了华熙生物、丽都整形等一批代表性的医美企业。2014年伴随着互联网医美服务商的推动,中国医美行业迎来爆发,有望成为全球医美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重心。
2018年,我国医疗美容项目产业规模达超1200亿元,约占全球医疗美容总规模的15%,五年间复合增长率近24%。随着医疗美容市场的规范,80后、90后等核心医美消费人群的崛起,我国医疗美容行业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2023年有望突破3600亿元产值。
1、医美术后也要做好日常的皮肤护理。也就是清洁、保湿及防晒。
其中,在洁面时,如果是有创性医美治疗,术后头3天是不能沾水的。洗脸时可以用毛巾擦拭未做治疗的区域,做过治疗的部位可以涂抗生素药膏。3天后可清水洗脸,不可以用洁面产品。
2、医美术后是需要加强保湿和防晒的。
保湿是修复的基础。尤其是在用完医美面膜后,最好擦温和的保湿霜或者皮肤屏障修复剂。这样才能促进皮肤的及时修复。由于医美术后皮肤抵抗力下降,要比平时更加认真的做好防晒。
1、医学美容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客户群不断扩大,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化妆品和塑料行业的可持续性、医美消费和微整形占据医美主要市场、美容顾客倾向于理性消费等。
2、趋势1:客户群不断扩大,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3、全球医美发展的趋势恰逢其时,而美国、韩国和台湾这三个相对较好的医美发展国家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整形外科国家,将有更大的发展趋势。随着美容整形行业的不断发展,目标群体的不断扩大首先体现在年龄上:年龄范围扩大了。
4、过去,医美行业的客户群主要是35至45岁的消费者,而现在医美行业主要客户在20至55岁之间。目前,中国整形消费的主力军——80后和90后群体,思想相对开放。其次,这也体现在性别上:主要客户仍然是女性,但男性客户数量明显增加。
5、趋势2:化妆品和塑料行业的可持续性。
6、随着美容市场的逐步规范和专业技术的成熟,消费者对美容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市场前景仍然相当广阔。根据相关数据,近年来,美容行业的产值一直明显高于全国GDP的增速。预计美容行业的产值将在未来几年翻一番。当整形美容机构扩张时,由于整形美容也横跨医疗服务和消费品两大行业,具有较强的横向和纵向延伸空间,转型的风险和难度都不会太大。
7、趋势3:医美消费和微整形占据医美主要市场。
8、随着理性消费的到来,微整形逐渐受到顾客的欢迎。过去,整形手术的特点是手术量大、周期长、恢复慢。以激光和注射为主要手段的微整形正好弥补了传统整形的不足,方便快捷地打消了人们对“动刀”的安全顾虑。微整形外科正朝着日常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9、趋势4:美容顾客倾向于理性消费。
10、随着客户对美容知识的理解加深,美容行业日益规范,过去行业的盲目消费,炒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赚快钱的美容行业也会逐渐被淘汰。参考中国报告厅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运营趋势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