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家都很关心国际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我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一)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2000年全球纤维消费量为5310万吨(加上聚丙烯共6300万吨),2001年为5340万吨。
2000年世界人口60亿人均纤维消费量为8.7公斤,其中北美36.1公斤/人/年,非洲3.2公斤、中国6.6公斤。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纤维消费年增长率为3%,这就意味着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相当于要建15到20个世界规模的新厂。预计到2005年,发展中国家纤维消费量将超过发达国家10%
(二)世界主要纺织纤维消费的组成
2000年,化学纤维3190万吨,占纤维总消费的60%;化学纤维中涤纶1910万吨,占纤维总量 35.9%;2000年,棉花1980万吨,占纤维总消费的37.3%;2000年,羊毛140万吨,占纤维总消费的2.6%。
预测:未来10年的世界纺织纤维,化纤年增长率为4.4%,其中涤纶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6%,由2000年的191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3410万吨,化纤在纺织纤维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预测:未来的10年棉花消费,年增长1.6%,将由2000年的1980万吨增长至2330万吨。
(三)全球产业用纤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和预测,全球纺织市场贸易额的规模是:
自97年后的10年间,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的贸易额在整个纤维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将由1997年的1/3上升到2998年的50%以上,将使市场的需求急速扩大,并促使各国的企业加大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开发力度,参与激烈的市场
产业用纤维未来将成为制造业重要的原材料。目前产业用纤维已广泛地用作金属、塑料、纸张和石棉的替代品。随着工业用材料的轻量化、高性能化、多样化以及美观化的发展趋势,产业用纤维的用途日益广泛,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产业用纤维在其整个纤维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有的已达2/3。中国未来10年产业用纤维使用量及市场贸易每年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四)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北美、西欧、日本、非洲、中东、澳大利亚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之间的差距继续在扩大。以北美为例,市场对纤维量最终将以每年2.1%速度递增,而工厂对纤维的加工量将以每年0.2%的速度递减,市场空间在增大。其特点是,劳动密集型相对成本高的企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纺织产品,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经营垄断进行竞争和占领市场;
(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步伐加快,全球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格局将会引发深刻的变化。其特点是:
1、美国、欧盟、日本仍然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进口额的70%,2000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82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7亿美元,服装664亿美元;欧盟1407.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39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日本209亿美元,其中仿制品45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战场。
2、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减少和取消,北美、欧盟区域内贸易将会出现逐步的调整,对我国扩大欧、美两大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如:2002年欧盟区域内进口贸易为824亿美元,占全部进口的58%,北美区域内贸易也很大,如2001年美国服装消费2720亿美元而进口664亿美元。取消配额后,由于中国纺织品服装物美价廉,纺织加工配套能力强,信誉比较好,因此使欧盟、北美采购商和零售商能得到实惠,陆续由本地区半成品及成品采购转向中国这个最具成本竞争力的供应地采购产品。
3、第三个特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现代化采购流通模式逐步形成,并迅速替代传统落后的高成本、慢节奏的采购流通方式。大型采购商利用自身快速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实行集中式采购,产品标准及检测手段直接与生产企业对接,建立靠近产地的物流配送系统,实现无库存、快递、高效的采购物流系统,日本、美洲及欧洲的大采购上均取得了明显的业绩。
(六)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纺织科技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谁掌握了纺织高新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谁的产品就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特别反映在:
1、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和应用,高性能特种纤维、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的纤维已成为军工及其他工业、农业、交通、水利、医疗等部门的重要材料,特种功能性纤维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绿色环保纤维成为新世纪的发展方向等;
2、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和服装设备快速发展,替代原有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力和纺织产品的水平。
3、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可起到以下作用:①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趋势,预测市场;②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③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④实现电子商务。
二、我国国内纺织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198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341万吨
199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630万吨
200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1210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每10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均增长率6.1%;在十五规划中,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为1420万吨,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保守的数字。2001年我国生产化纤828万吨,进口141万吨,生产纱760万吨,用棉超过500万吨,加上羊毛等原料,2001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十五"规划指标。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6.4%,预计今年超过1500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超过1800万吨,到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可能
这个翻一番是在120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也是在前50年发展基础上的翻一番。也充分反映了我国正进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不仅反映在衣着类消费的增长,而且对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有更大需求的增长,加上出口的稳步增长。同时更要清醒的注意到,这个翻一番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延伸,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体制和高效的快速增长,包括原有许多落后产品、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的淘汰,因此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又十分的艰巨。
下面以纱和化纤两大产品的生产情况来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纱的产量前12年的年增长率为4.2%,年平均增长24.8万吨,95年后,年平均增长31万吨,99年后,每年以近100万吨的速度增长。纺纱技术突飞猛进,单台产量成倍甚至几倍的提高,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用工大幅减少,纱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这就是我国棉纺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九十年代以来,化纤生产量的统计也反映了这些特点。98年前,化纤年增长近40万吨,98年以后,年增加在1000万吨左右。同时化纤技术设备也有了飞速发展,现在的一条聚酯生产线相当于90年代3个小聚酯厂的产量。产品质量、品种都有了很大变化,化纤在我国纺织纤维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9.4%增长到目前的60%,而且这个比重还在提高。
(二)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我国纺织行业是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行业,我国纺织产品也是较早进人国际市场的产品。我国加人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
我国1/3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这一趋势在不断扩大,同时国外名牌产品纷纷涌人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纺织中低档产品低成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会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体现在:①纺织
服装产品及品牌的竞争;②高新技术的竞争,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和优质产品的竞争;③成本的竞争。
中国纺织产品和服装,可以简单用三个1/3来划分,即:1/3出口产品,1/3国内城市中高档产品,1/3农村产品。我们所有纺织服装企业都要有正确的市场定位,有市场就有商机。1/3出口产品和1/3国内城市中高档产品,则粗制滥造低水平延伸就没有市场,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市场,我们不仅要扩大出口也要牢牢占领国内中高档市场。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农村产品棉纱CV值5%以下,广大农民需要的是物美价廉,关键要做好物美和价廉的统一,让7亿多农民衣着水平在未来年代也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物美、价廉,除产品开发降低成本外,技术进步仍然是基础,高速、高效、低成本的技术设备是很好的出路。
在开发三个1/3的纺织产品市场中,纺织企业和经销商要注意我国二大类纺织产品比重的变化,在未来10年中,我国衣着类增长速度为3-4%,而家用纺织品增长6-7%,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将在1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衣着类、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就有发展的希望。一是市场定位要正确;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三是市场营销网络的形成。这就是我国纺织产品全球竞争力的要点。
(三)开发绿色纺织品工程,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出了"绿色运动"。绿色运动初生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进人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遵循的规则。绿色纺织品是绿色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关贸总协定中的贸易与环境决议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除了增列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三个新议题外,还涉及和探讨了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并做出了(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以解决一再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环境保护己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遍及全球的行为,因而对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负有责任,对各国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发展和产品贸易都应受到限制。
2、我国纺织生产、贸易、产品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纺织行业是我国排放工业废水量较大的部门之一,每年排放废水量达9亿多吨,是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第六位,其中印染废水排放量占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是我国排放废水和污染物量较大的行业之一。一座印染厂污染一条河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后,织物上的游离甲醛,会导致人体呼吸道发炎、头痛,产生皮炎及过敏等症状。
再如:阻燃整理中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化合物,在毛织物防蛀处理中采用狄氏剂,对人体危害极大,会引起神经衰弱、急性中毒等病症;对纺织品进行防静电,阻燃整理时所用的整理剂中,常含有多氯联苯胺等有害物质,容易致癌;一些荧光增白剂也被怀疑有致癌性。
又如:漂白剂、染料、浆料、水洗不干净都会引起不良后果,在服装海绵垫肩的生产过程中以氟里昂做发泡剂,服装千洗,干洗剂中会有氯氟烃等。
(3)重金属。重金属一旦被人体呼吸,会对人体造成巨大损害。如果人们长期接触有金属镍的装饰物、钮扣、拉链、窝钉,也会引起皮肤病。
棉花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壤和水的污染。合成纤维上的残留单体,如尼龙上的己内酰胺,腈纶纤维上的丙烯腈,对人体健康亦有威胁。近几年来,欧美国家中设置了一道"环境壁垒"也称绿色贸易壁垒。所谓绿色壁垒就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每个国家制定的环境贸易措施。从1996年至1999年因我国企业末获"环境标志",致使出口受阻的商品高达200多亿美元;2000年,中国生产的30余万件夹克衫因夹克拉锁金属含镍量不合格而退回。中国加入了WTO,绿色环保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将会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将对我国的纺织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带来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加快我国纺织工业绿色环保工程是我国纺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我国公民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扩大出口、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什么是绿色纺织品呢?有三点:①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②在日常穿着和使用纺织品的时候,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有害物质的含量,要降低到最低限度,符合有关的国际标准;③纺织产品可分解处理,可以循环,回收使用,不能释放有害物质,可以焚毁而不污染空气,就是说,纺织品在废弃后,不能对环境造成再污染。
我国政府对"生态标签"产品及环境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在联合国工发组织和环境署的支持下,己于1994年建立了国家清洁中心,并于1997年4月,将我国持有的ISO14000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①对绿色纺织品进行广泛的宣传,从纤维生产到消费者都要熟悉绿色环保纺织品的含义及意义;
②贯彻我国绿色环保纺织品的标准及实施方案,道道把关;
③做到清洁生产纺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产生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印染企业和化纤企业要自身重视环保问题,改进工艺技术、小浴比、污水染色;
④大力开发绿色纺织品,如:美国玉米纤维、聚乳酸纤维;
(1)绿色环保标志。如:欧州生态纺织品标准100(Oko-Tex Standard 100),可以提高卖价,还受到消费者欢迎,因此要做好申请及审批工作。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上应对"绿色壁垒"是最有效和使用最广的。经
与欧盟ECO标签委员会联系得到了在我国建立欧盟承认的ECO标签颁证的机构,据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纺织服装申请环境标志要注意几个问题:①生产稳定、产品批量优质;②符合生产环境、环保要求;③1年内没有受到环保处罚等。
总之,世界和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市场充满商机。2000年国际纺织品服装3560亿美元,国内市场4000多亿人民币,我们的企业和管理部门要不断研究市场,紧贴市场,从而再去占领市场。因此要适应市场的八个变化:
①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②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一个物流配送系统与另一个物流配送系统,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越低,企业竞争力越强。
③由生产能力竞争变成生产能力乘上流通能力的竞争。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能生产多少适销产品,而取决于能将多少商品顺利地销售出去,取决于流通能力。流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力量,争夺销售终端,创造客户价值的竞争,将成为十分激烈的竞争。
④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企业从创造有型资产到创造无形资产,并对无形资产---品牌进行销售、许可、特许经营等商业性开发投资为目的商业运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牌的价值,推动竞争从低级形态转向高级形态。
⑤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同,世界贸易组织统一的"游戏规则",使技术转移周期越来越短,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决。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消费偏好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企业生命周期越来越取决于市场要求的敏感度,取决于对市场需求有无快速的应变能力。
⑥由价格战、广告战,单一形势之争转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如:产品的个性化为优质和良好的服务创造价值链。
⑦由对货币投资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获取的竞争。
⑧企业效率的竞争转向政府行政效率的竞争等。只要适应这些竞争规律,我们纺织工业一定能快速有效、健康发展。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3/1-2/p6-10)
2006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11月6日页数108页图:24个表:23个
文本版:6800元电子版:7300元文本+电子7800元
咨询/订购电话:010-58612957;24小时热线:010-86989531,更详细信息欢迎来电垂询!
--------------------------------------------------------------------------------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入世后的强势产业。在未来几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将保持在6.3%~10%左右,预计2005年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了1100亿元,服装成衣的总产值也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其中,床上用品的出口一向是我国纺织业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床上用品生产企业近千家,产值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达8亿多美元。
2005年上半年,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纺织工业依据充足的、具有成本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原料资源充足等竞争优势,在纺织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原配额设限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竞争,具有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市场份额的潜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纺织品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2005年时会达到44%,2006年将达到71%。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02年提高6%~7%,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本报告依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以及部分纺织业专业研究机构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撰写而成。报告在对国内纺织业运行现状和竞争格局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的对纺织业的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报告内容翔实、分析全面,是纺织企业和相关投资及研究机构准确把握纺织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经营和投资战略的可靠参考资料。
第三节 2001-2004年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章 2004-2005年纺织行业运行分析
第二节 2004-2005年我国纺织子行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2004-2005年我国纺织工业重要区域发展状况
一、广东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浙江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江苏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山东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五、上海市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纺织行业进入情况及对竞争的影响
第四章 2004-2005年我国纺织产品进出口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04-2005年我国纺织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第二节进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一、2005年以来纺织品贸易争端情况回顾
三、纺织品贸易争端发展趋势展望
第六章 2006-2010年纺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国际纺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5年全球纺织业的基本情况
二、入世后中国纺织出口情况分析
三、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环保压力对纺织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纺织企业应对环保要求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纺织业的影响
第七章 2006-2010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纺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纺织行业产品进出口趋势预测
第八章中国纺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九章国内部分纺织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表 2 2005上半年主要毛纺产品出口目的地
表 3规模以上毛纺织行业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 4规模以上毛针织行业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 5规模以上毛纺制品行业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 11淄博市纺织服装骨干企业情况
表 12 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全行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
表 20棉纺织装备生产水平对比情况表
图 3毛纱线生产增长幅度对比情况
图 1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
图 16纺织业中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图 21纺织用合成纤维进口及机械出口走势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纺织业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13项,鼓励内容增加了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研发应用、智能化纺纱工厂装备的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应用等。其产业结构调整向绿色环保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生产绿色化、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成为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主题
2019年4月8日,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本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
在纺织业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13个条目,总结归纳如下所示,鼓励内容增加了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开发、生产、应用、智能化纺纱工厂连续化纺纱成套装备的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染整清洁生产技术等。其产业结构调整向绿色环保化、智能化、生物化方向发展。
意见稿纺织业限制类共列举了18项技术和设备,主要为落后工艺与设备;
淘汰类包括了使用时间达到 30年的棉纺、毛纺、麻纺设备、机织设备等的 20类设备和生产线。
——劳动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企业向东南亚迁移
近年来,随着中国用地成本快速攀升,制度成本快速上涨,推动国内人力成本快速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制造业职工平均薪资达到了64452元/年,同比增长8.4%。此外用地成本的攀升是导致企业向内陆或国外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9年,中国纺织业企业数量持续下滑,截至2019年2月,国内纺织业企业数量下降至18009家。
东南亚国家凭借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大批企业在当地建厂。2018年,越南纺织品服装业出口规模高达2482亿人民币,成为继中国、印度之后世界第三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开始实行,水污染是重点征税对象。纺织业是高度水污染产业,新环保税法的实施,加快了纺织业向绿色环保、高端制造方向发展,同时由于更新生产设备和处理污水设备花费巨大,保养和维修费用也加剧了企业生产成本,大批中小纺织企业无力负担,生产收到限制,产能、技术落后企业加速出清。
——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品牌为国外品牌所占据
纺织行业高端品牌,尤其是服装领域的高端品牌,可列为奢侈品范畴,产品的单价可高达几千上万元,利润也非常可观。目前国内的女装、运动服装高端市场基本为国外品牌占据。国内有名大型商超入驻的服装店,基本以国外品牌为主,即便是国内品牌,基本也会起个“洋名”来增加高档感。
这种行业存在的“不信任感”,除需要国家层面的消费文化理念引导外,也需要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培养意识,强化企业自身技术研发实力,来取得消费者良好口碑。随着中国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低端产品代工厂落后产能将逐渐出清,中高端品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推进“三品”战略,促进行业迈向中高端
纺织行业如何重塑创新力?中国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提出建议:纺织业要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力度,补短板,打造新优势,推进纺织工业迈向中高端。
2017年,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度纺织十大类创新产品”,目的正是在于引导企业适应消费升级,加强工业设计与创意设计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和细化消费品品种,提升中高端消费品比重。
智能化技术推动行业实现柔性生产
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网上购物更加方便,而对纺织产业而言,却是订单的碎片化、消费的个性化、市场波动的敏感化、不确定性让销售生产增加了难度。对产业而言,柔性生产是一个必答题,解决小批量甚至单个生产成本过高问题,有助于解决企业库存积压问题,同时提升企业自身利润。
柔性生产不是仅指某一台设备或某一车间,而是涵盖从行业工程建造到产品设备制造,再到软件工程的各个层面,包括机器、工艺、产品、生产能力、维护以及扩展的柔性。
具体来看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生产能力的柔性反应能力,也就是机器设备的小批量生产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的敏捷和精准的反应能力。
柔性生产模式下,企业需要构建“人—工厂—管理中心”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人与物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让消费者跨时空参与产品设计生产成为可能。
要实现柔性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生产设备、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应用支撑,纺织行业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将成为企业实现柔性生产的第一步。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环保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纺织洗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近几年国内纺织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化纤产量、纺织服装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在“十四五”发展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安诺其(300067.SZ)、南纺股份(600250.SH)、华懋科技(603306.SH)、健盛集团(603558.SH)、罗莱生活(002293.SZ)、卓郎智能(60054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纺织工业产品产量、出口量、产业结构
从纺织工业增加值来看,2016-2020年全国纺织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增长区间,但增速逐年下降。到2021年1-5月份全国累计纺织工业增加值呈现恢复性大幅增长10.8%。
从国内纺织工业在全球市场地位来看,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9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
“十三五”期间,全国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其中产业消耗占比提升了7.5个百分点,服装、家纺终端消耗占比均有所下降。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产业用行业纤维加工量达1910万吨,较2015年增长40%以上,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市场需求。整体反映出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国产设备制造等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被相继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反映出全国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2021年6月下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